与敬文精神同行

11法71 陶晓苏

  每当我去敬文图书馆借书或者自习的时候,我总会抬头看几眼“敬文图书馆”这5个大字。深深地感受着朱敬文先生给我们带来的宝贵财富,全国还有很多像我这样的同学在享受着他的福泽。我想敬文先生给我带来的不只是他的宝贵财富,还有他那可敬的敬文精神。

  “敬文精神”指的是敬文先生以毕生精力兴办教育,泽被后世的高尚精神。

  敬文先生把一生不断地贡献给教育事业,在基金会创办前50多年,就在苏州创立敬文义务小学。基金会创办前20多年,敬文先生以个人名义帮助香港青年赴美国攻读大学,前后近600多人。由于对教育事业的贡献,1973年获美国文逊氏大学授与人文学名誉博士,基金会成立后,多次投资设立朱敬文奖助学金,建立高校图书馆。

  作为朱敬文奖学金的获得者,我应该理解与诠释朱敬文奖学金所包含的“敬文精神”。如果只是纯粹的获奖,那应该是违背了朱敬文先生的原意的。朱敬文奖学金对于我来说更是一种精神上的追求。

  敬文精神是一种拼搏奋斗的精神,一方面激发了我的学习斗志,使我能够改变我对生活的态度,使我更有信心去学习,使我充分相信通过自己的勤奋和努力能够创造财富,也使我更加坚信学习能改变命运,让我的基本生活情况有所改观。朱敬文奖学金从表面上来看是对优秀生物质上的奖励,但就我个人而言,它对学生精神上的帮助更不容小觑,包括个人生活压力,学习压力,家庭压力。因为多方压力的下降促使像我这种贫困的孩子更加专心的学习,抽更多的时间读书,勤工助学固然很好,不仅增加了自己的社会经验,还能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但作为一个学生,第一要务还是学习。朱敬文奖学金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平台,它让我们物质上有所收获,精神上同时也受益多多,能把自己的更多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在学习知识的道路上成长。

  敬文精神体现了对社会的回报,朱敬文先生自助助人,成功不忘回报社会。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敬文精神让我懂得人应当有知恩图报之心。人对社会是一种依赖关系,可以说人就是借助社会的力量成长的,马克思说过,人以社会为目的。社会为人的成长提供所需的条件。虽然有时会有一些不利条件,但这反而锻炼了我们。我们从社会中获取各种物质资源和精神鼓励。朱敬文先生的慈善义举不仅是一种回报,更是一种大爱。比尔盖茨准备将自己的大部分财产捐给慈善事业。在西方,像盖茨这样的富翁有很多,他们认为钱是从社会中赚来的,最终要返还到社会中去。我们的社会就需要像朱敬文先生这样的推动者。

  “学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将始终铭记任何荣誉只是对一个人过去的肯定,心中应该要有更高的追求,才有继续向前的动力。我们会将其看作今后不竭的动力,一如既往地认真学习和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学习和工作能力,努力成为一名优秀的大学生。

  在不断学习和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付出过汗水,也收获了丰硕的果实。展望明天,我们仍然会带着感恩的心踏踏实实、一步一个脚印地努力前进,争取在往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全面完善自身,早日回报社会,为母校和社会贡献一份力量。

  对我而言,大学生活走过三年有余,所有的成绩都已经成为过往云烟,接下来的路也很漫长,前方永远是未完成的挑战。反观自身,我认识到,自己仍有许多不足之处,比如对待工作,做事效率有待提高,有时不够果断等。我愿意努力,让自己对得起所获得的荣誉。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我们要接过敬文精神的火把,努力拼搏,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今天我得到了社会的资助,那么明天我一定时时怀有感恩的心,用实际行动来回报社会、回报国家。

版权所有:江苏师范大学 内容来源:基金会、学生处、图书馆、美术学院、文学院 网站设计:信网中心 内容维护:阿尔法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