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与统计学院 杜增吉

 

  个人简介:
  杜增吉,男,1972年12月出生。1993-2000年在徐州师范大学学习,获得理学学士、硕士学位,2005年在北京理工大学获得博士学位并留校工作,2006年调入江苏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工作,2009年晋升教授,先后担任教研室主任、副院长、院长等职务。入选江苏省“333高层次人才培养工程”中青年科学技术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培养对象。担任国际数学杂志Discrete Dyn. Nat. Soc.(SCI)、Int. J. Phy. Math. Sci.等编委、中国数学会奇异摄动专业委员会理事、美国《数学评论》评论员。先后访问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德克萨斯大学等高校。

  研究方向为常微分方程与动力系统、奇异摄动理论及其应用等。在科学出版社出版专著1部,在J. Differential Equations等重要数学杂志上发表论文50多篇,被SCI检索40多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部级项目10余项。先后获得江苏省数学成就奖、山东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一等奖、江苏高等教育优秀教学成果奖、第四届全国“秦元勋常微分方程奖 ”、北京理工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江苏省新长征突击手等多项教学科研奖项和荣誉称号,指导研究生获得“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4项和省、校优秀硕士论文4篇。

  获奖感言:
  “饮水思源,睹物思人”, 每当我走进江苏师范大学敬文图书馆,就会勾起我无限的回忆,美好的大学时光和充实的研究生生活都在这里渡过,先后六次获得朱敬文奖助学金,朱敬文教育基金会对我精神上的鼓励和物质上的帮助,我将永远铭记在心。“崇教爱国,为国储才,无私奉献,自助助人”的敬文精神也一直激励着我,鼓舞着我。

  每当我回忆起获得首届朱敬文奖学金的情景,感觉就像在昨天一样,记得那是1994年的春天,我是徐州师范学院数学系一年级的新生,因为首次获得朱敬文奖学金,无比自豪,深感光荣,也深深地为朱敬文先生的那一颗爱国之心、助学之心所感动,从那时起,我就暗下决心:要向朱敬文先生那样做一个对祖国、对社会、对家乡有用的人,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为社会奉献自己的力量。

  “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对于敬文先生给与我的帮助,我无以感谢,我只能把敬文精神化作力量,尽可能帮助身边的人,将敬文精神发扬光大。1996年春,我联系数学系团委和邳州市徐楼乡团委建立起“一对一,手拉手”爱心共建基地,资助贫困儿童。1999年冬联系校研究生处和邳州市张楼乡建立爱心资助共建基地,全体研究生积极响应我们研究生会的倡议,踊跃捐款捐书资助贫困儿童,在社会上产生了良好的影响,敬文精神在我的心里也得到了升华。

  在敬文精神的激励下,2005年我以优异的成绩获得北京理工大学博士学位,并留在北京理工大学数学系工作。受敬文精神的影响,也为了回报母校、回报家乡,2006年毅然放弃了北京,回到江苏师范大学数学与统计学院工作。近年来,我先后主持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10余项,指导研究生获得省优秀硕士学位论文、省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项目等多项。在学校的培养下,先后被评为江苏省“333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和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并担任数学与统计学院院长。为了进一步提高学术水平,扩大学术视野,在省政府留学奖学金的资助下,2008年和2012年先后到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美国德州农工大学、德克萨斯大学进行访问学习。我所取得的一点点成绩,靠的是敬文精神的鞭策和激励,欣喜之时,发自内心感激之情油然而生,我要深深感谢朱敬文先生全家以及教育基金会给予我们无私的帮助。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敬文精神使我学会了用微笑去对待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善待万物,胸怀一颗感恩的心。在今后的工作和生活中,我将用我的行动去表达我的感激,用我的真情去回报社会,用我的奋斗去担起肩上的那份责任。敬文泽杏坛,桃李载懿德,我坚信敬文精神犹如人生路上永不熄灭的灯塔,正感召着我们发奋学习,努力工作,矢志奉献,回报社会。
 

版权所有:江苏师范大学 内容来源:基金会、学生处、图书馆、美术学院、文学院 网站设计:信网中心 内容维护:阿尔法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