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一次遇见你
邵锴 11法31班

  三月初的徐州仍然没能摆脱冬天寒冷料峭的尾巴,我却坐在学校的敬文图书馆里翻动着考研的书籍,耳边传来空调嘶嘶的运作声却并不扰人,室内温暖如春。这时,班长走过来告诉我获得了这一自然年度的朱敬文奖学金,平静的外表难掩我激动的心情。想起刚入校时的幕幕,那时我并不知朱敬文先生是何许人,只是想着大学之“大”可不谓大楼,甚至不谓大师,但是必然有一座引人入胜、存有大量书籍的图书馆。第一次站在敬文图书馆的门前,第一次伫立在朱敬文先生的铜像前,我忽然明白这通透明亮的我心之所向的地方与面前这个和蔼可亲的面孔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而今时今日,当我得知获奖的消息,我又一次站在了先生的铜像前,再一次的遇见。

  第一次的遇见,仅仅是知道了敬文先生为我校捐资1300万建成敬文图书馆,还在我校设立了专项的奖学金,感受到了先生为人博大的胸怀和作为社会活动家的品格。再一次的遇见,两年大学生活的洗礼,第二次拿到朱敬文奖学金,敬文精神已经渐渐深入我心,我早已将它带入我的生活,这种精神正在不断地成长为剥夺不去的我的人格品质。眼前的铜像愈发的清晰,那是敬文先生的微笑。

  “为国储材,自助助人”,先生的名言,先生的品格,先生的行动。明灯和星光,从敬文先生处收益的多数人都使用了这样的词语,“自强不息,乐于奉献”,这是许多人对敬文精神的解读和共识,对我来说也不例外。

  “自助者,天助之”,“自助”的重要性不言自明。虽然家里的经济条件还算不错,但这并未使我养成骄奢淫逸的生活作风和不良习惯。敬文奖学金让我为父母省了一笔开销,但这意义却不相同,这是我通过努力,依靠个人的力量取得的回报,又正好应证了敬文精神,给我的精神动力是巨大的,这才是获奖的真意。自强不息,上下求索,学习犹要如此。坚守我们的知识,执着我们的疑问,突破我们的极限,钻研我们的答案,追寻我们的内心。这就是我从学习学问角度所理解的敬文精神的“自助”。很有幸,我和同学组成的实践创新项目团队的研究课题成为了省级重点课题。在课题申报的过程中,几经讨论修改,有矛盾有冲突,但是我们最终达成了一致,获得了成功。隐隐之中,我觉得敬文精神在鼓励着我去解决问题,他创业的艰辛必定是胜过我所遇到的更大的困难,他回报社会的胸怀必定是比我对待矛盾时更加的宽广。

  “自助助人”还有一个重点落在“助人”上。助人为乐本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朱敬文先生用自己的行动践行者这一点。作为一名学习法学知识的本科生,我很有幸作为代理人为一位社会人士进行了法律援助。维护法律的公平正义、社会的和谐稳定,我希望能成为法律工作者中的一份子,去践行这样伟大光荣的目标。以职业身份帮助他人解决纠纷,又从这个过程中获得了赖以生存的报酬,体现出自己的价值,何乐不为!敬文精神是一条助人为乐的大道,我要从这里出发,在这条路上行走、奔跑,越来越远。

  我想,“自助助人”仍然是不可分离的。在当代社会,我愿为它发展出本没有的新意。我想“团结合作”应当成为敬文精神的一个内容,在团结中“自助”,在合作中“助人”,“自助助人”是团结合作的过程,团结合作是“自助助人”结果。敬文先生一生资助了许许多多的学校、学生,他们或许还在象牙塔中求知求学,或者已然奔赴了社会中不同的岗位,但有一点是不会变的——朱敬文先生的精神连接了他们,他们或许自己都没有意识到,正是在这种精神下,他们合力为社会做出了贡献甚至是改变。

  敬文先生,再一次伫立在你的铜像前是再一次遇见你,我对您的精神有了更深的理解,我更深切地感受到它的存在,它也将永远融入我的灵魂之中。

  “负起为社会、国家、民族造就人才的职责,这是一件最有意义的工作,也是我们‘取之社会用之社会’的最好目标。”图书馆墙上贴着的先生的话语一直回响在我的耳边,仿佛听他亲口说出一般,温柔中有力,起伏中坚定。

版权所有:江苏师范大学 内容来源:基金会、学生处、图书馆、美术学院、文学院 网站设计:信网中心 内容维护:阿尔法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