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院 闫艳

  个人事迹

希望与坚持的力量

闫艳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

  尼采曾说,人人都有一个“自我”,但并非人人都能认识“自我”。人们往往以为知道自己本来想要什么,曾做过什么,这实际是一个“古老的错觉”。认识“自我”是件最难的事,“每人距自己是最远者”。

6岁时我上小学了,因为表现不好的缘故,我是被打的常客,而我本身又是一个胆小的人,可以想象在知道每天都会有巴掌等待我的学校,我会对它有什么样的感情:恐惧和退却每时每刻都占据和侵蚀着我的心灵。现在我已经很幸运的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明白了爱一个孩子、理解一个孩子、鼓励一个孩子的重要性。

当时激励我的是我的母亲,母亲给7岁的我出了一道选择题:认真读书或者回家干活。毫不犹豫,我还是选择了认真读书。自此,我开始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在课后认真琢磨每道题目的做法。

大学时学习了教育心理学才明白,我的这种豁然开朗可以用格式塔心理学的“顿悟”学习理论来解释,而顿悟的前提是反复尝试错误和思考。如果不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来解释,还可以用另外的生活哲理来阐明。勤奋和善于思考就能有机会成功。自此,我拥有了希望和信心。

2000年9月,是我的第二个转折点。我有幸被保送到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系学习,由于家境并不宽裕,弟弟妹妹都在读书,开学前夕我便对母亲说,除了第一年的学费外,以后的学费我自己来交,自己赚生活费。开学报到后,我便跟我的班主任老师、后来给予我莫大支持和深刻影响的李梅老师说,我需要一份勤工俭学的机会。后来我便在李梅老师的推荐下,获得了在图书馆勤工俭学的岗位,一直工作了三年。我在2003年还获得了朱敬文奖学金,这一份奖学金对我而言既是一份荣耀,更是一种物质和精神的食粮。

2004年是我的第三个转折点。2004年9月,我考取了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研究生,师从吴永军教授。我一开始的硕士学习生活是迷茫的,不知道应该怎么来对待新的学习,因为研究生的学习方式和大学时的学习方式完全不同,研究生学习更需要具有批判、分析的思维,要有自己的见解,仅靠识记一些概念、背诵一些观点是没用的,也就是说更需要有研究的意识和能力,要学会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此期间,除了寻找吴永军教授的指导外,有机会还继续向我大学毕业论文的指导教师段作章教授请教,获得了很多学业上的帮助,三年来,我在核心期刊发表了十余篇文章,参与了老师的多个课题研究。2007年,我获得了优秀研究生毕业生的称号,并考取了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博士,师从吴刚平教授,因为我觉得自己懂得还实在太少,还想再让自己多上一个台阶,在此期间,我在学习上又有了质的飞跃,在核心期刊发表了十多篇文章,其中包括六篇cssci期刊文章。

2010年是我的第四个转折点。2010年博士毕业后,我在无锡一个区的教育局工作,从事区课题指导和管理工作。刚刚从学生转变为工作者,一是不适应,二是还很不自信。我会经常问自己一个问题:作为一个教育学博士,我能为教育教学实践做些什么?我能解决哪些实践中的问题?而问这个问题的结果常常是心里发虚,我觉得自己虽然博士毕业了,但在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解决实际问题方面还需要继续学习。为了能真正担得起自己的责任,在教育局工作了两年后,我又申请到了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的博士后,师从袁振国教授。

在这个过程中,我特别感谢一路教导我的老师。我还记得小学六年级时的班主任代孝存老师,给了我无私的帮助;初中时的校长周伦德老师,给了我很多鼓舞和感动;大学时的班主任妈妈李梅老师,让我感受到了大学里那纯真的真、善、美和李梅老师特有的风采和智慧;大学毕业论文指导老师段作章教授的深厚学术底蕴开启了我尝试科研的大门;一直影响我也一直是我请教对象的代建军教授以其独到、深刻让我深深折服;吴永军教授独特的教育社会学视野让我感受到用另一种视角看问题的魅力,他对我一直以来的关怀让我深深感动;吴刚平教授用动听的带有湖北乡音的话语对我的谆谆教导,让我从学习和生活中都感受到他对我的关心;作为德高望重、教育学界泰斗的张人杰教授,经常对我生活、学习和工作上的指导和关爱,让我深感荣幸;马和民教授的智慧和深邃,以及他对我的帮助和鼓励,让我深深感激;袁振国教授深怀国家教育的境界、敢于担当的改革精神、一身傲骨的正气以及对学生细致的关怀和指导,诠释了一位知识分子的形象,让我敬佩和敬仰。一路走来,有那么多关怀和指导我的老师,是何等幸事!

当然,在我以后的人生道路上,也许会有更多的人生转折点,但是我坚信,有希望有坚持,每一个转折都是一个美丽的开始!

(闫艳,女,1982年3月生,江苏丰县人,原为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系2000级小学教育专业学生,班主任为著名心理学工作者李梅教授,论文指导老师为教科院院长段作章教授;现为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师从袁振国教授)
 

  突出成绩

  2000年9月,我有幸被保送到徐州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习小学教育专业,四年来的学习中,我刻苦努力,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奖学金、三好学生称号,并获得朱敬文奖学金、安康奖学金;有两篇论文分别获得校“首届大学生创造成果奖”二等奖和三等奖;毕业论文被评为校优秀毕业论文。四年的大学生活以获得优秀毕业生的称号而告一段落。2004年我又如愿考入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学习。

南师大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我师从吴永军教授。在认真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同时,还参与多项研究课题,积累了丰富的定性、定量研究和实际操作经验。两年多来,先后在《比较教育研究》(二级权威)、《江西教育科研》、《教育探索》、《当代教育科学》、《教学与管理》、《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科版)》、《新课程研究》、《黑龙江教育》、《当代教育论坛》等国家及省级核心期刊发表十余篇论文,并参与编写国家级课题五项,参与编写国家级课题《环境教育教师培训》教材的编写及相关多媒体教育光盘的制作。

2007年9月我有幸考入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师从吴刚平教授继续进行学习。在读博期间,参与导师的多项课题,并在权威期刊与核心期刊上发表10多篇文章,分别刊登《教育理论与试验》(一级权威)、《教育理论与实践》(二级权威)、《教育发展研究》、《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当代教育科学》、《教育学术月刊》等,还有一篇文章被人大复印资料全文转载。由于我对学术不懈的努力,在2007年曾获得全国博士论坛“优秀论文奖”,2008年10月被评为“华东师范大学优秀学生”的称号。

2010年8月,我在江苏无锡滨湖区教育局教育研究发展中心教科室工作,负责课题指导和管理、区教育发展规划、《滨湖教育》杂志。并全面指导区名师工作室,培养了一批骨干教师。

2012年7月,我很荣幸地进入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博士后工作站,师从袁振国教授,并被派驻在浙江宁波鄞州实验区工作,指导学校的发展规划、课堂教学改革、课题、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在博士后工作站期间,出版了1本专著,在cssci期刊发表3篇文章,在核心期刊发表3篇文章,其中有一篇被《人大复印资料•教育学文摘》转载。

    获奖感言
    我很荣幸能在本科获得朱敬文奖学金。这是对我在学习上的一种肯定和鼓舞,使我在学习上从不敢有丝毫懈怠。另外,我还要感谢培育我的老师们,因为有了你们的辛勤付出,才有了我今天的收获。不过,获得了奖学金并不意味着就达到了我的目标而可以停滞不前,应该胜不骄,败不馁。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只有不断地努力,不骄不躁,踏实勤奋才能取得更优异的成绩,创造更美好的未来。

 

版权所有:江苏师范大学 内容来源:基金会、学生处、图书馆、美术学院、文学院 网站设计:信网中心 内容维护:阿尔法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