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之光,山高水长
孙莹 12文21 

  刚来江苏师范大学时,从疾驰的汽车上我一眼就看到敬文图书馆,庄严大气,古风蔚然,仿佛一位执策的书生静默聆听天地低语。在大学两年的学习期间,我时常进入图书馆,一进门就是朱先生的塑像,他对每个来知识殿堂的学子投以期许嘉奖的目光。我们在图书馆内仰慕先人的思想,融合今人成就,泛读历代书文,钻研前沿学科,我们在前辈的肩膀上驰骋,在朱先生的鼓舞下前进。今年是敬文图书馆成立15周年。在这15年内,图书馆服务了莘莘学子,在每一个师大人心中都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象。每天都有学生在开馆前于门外排起长龙,几个阅览室日日座无虚席,大厅,走道,休息区,到处都有学习着的学生,身处其中,学习的气氛使浮躁的我们沉下心来认真领会书中真谛,图书馆不仅是传播知识的海洋,更是学习知识的净地。

  我非常荣幸在今年获得朱敬文奖学金,自入学起,我们就知道朱敬文奖学金的评选条件,我一直以此为目标,努力学习,在朱敬文奖学金设立20周年之际能够与优秀的同窗们获此殊荣。虽然朱先生已经去世18年,但他的名字还在学子口中传颂,他的爱心还在人间放送,他的精神永垂不朽。

  朱敬文自幼家贫,只读了几年私塾,16岁随父亲朱幼山及母亲到上海,家境十分艰苦。由于幼年失学的痛苦,他立志补助清贫、优秀青少年争取求学机会,为国家培养人才。十八岁时,他开始助学工作,并于成立进出口行的第二年将助学工作扩展,最后把助学工作做到大学。朱先生的慈善事业是有目共睹的,在教育学历史册上,朱先生是重要的一人,他以自己的微薄之力资助青年学子,促进教育发展。“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少年自由则国自由,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少年胜 于欧洲,则国胜于欧洲,少年雄于地球,则国雄于地球。”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帮助青年茁壮成长就是帮助祖国繁荣富强,今天一人受益,明天惠泽千万。

  众所周知我们国家的贫富差距较大,不同地区之间有差异,同一地区内也有差距。经济的差距导致教育水平分层,如此恶性循环。在我生活的城市,有许多灯红酒绿,许多街头卖艺,许多人大腹便便,许多人饥肠辘辘,如果没有进入别人的生活,就永远不会知道仅仅相隔几条街却是另一个世界。我自小生活在经济条件相对落后的地区,大家对上学并没有什么热情,这无非是挣碗饭吃的工具,有些甚至不能正常毕业,更别谈什么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籍是进步的桥梁,这些在他们看来毫无用处的矫情文字。不能说是他们,当年的我也是这样想。“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我们在“器”的阶段踟蹰不前,对“道”视而不见。

  后来,我凭借优秀的成绩在教育部政策指导下进入一所知名中学学习。在那里,我看见不一样的风景。诚然,自幼不扎实的基础让我举步维艰,“基础不牢,地动山摇”这句俗话已经预示着我三年中辛苦的求学路。虽然在学习生活中我并没有如以前一样独占鳌头,反而一再拖班级后腿,但是我的眼界、学识真真正正得到飞跃性的提高。他们每个人以在这所学校念书为荣,他们洋溢着青春的笑容,挥洒青春的汗水,他们在考虑出国留学还是读国内顶尖的大学,他们在世界各地旅游,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阅历。

  而此时,我以前的同学们,他们在技校里有一日没一日的熬时间,他们迷茫困惑,不知道未来在哪里,他们有三千尺的白发,好像从来没有青春,有的只是无尽的烦恼。同样的年龄人,却有不一样的命运。我知道他们中的一些人有非常创新的想法,有睿智的大脑,有发达的运动细胞,有很多很多名校学生不具备的才能。但是,事实就是如此,我感到深深惋惜,为全国所有在贫困地区被埋没的人才可惜。在很惭愧享受着国家政策的帮助来到好的学校学习,而他们却没有机会。在此,我深切的感受到朱先生倾尽家资,鼓励国家发展教育的良苦用心。朱先生给予贫困学生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帮助,更是精神上的鼓励,虽然出自不一样的家庭环境,同样前途似海,来日方长。

  苏轼说:“凡人为善,不自誉而人誉之。”朱先生是一位传奇人物,是道德楷模,是我们终身学习的榜样!现在处处都有敬文图书馆,这不仅是校园里的一道风景线,更是敬文精神的活标本。“施惠勿念,受恩莫忘”我们接受朱先生的赠予,也要传承敬文精神,在未来,能够把今天所得化成知识技能回报社会,回报国家,帮助有志的学子人走出环境圈限的围栏,让每个人都有存在的价值。这是对朱先生在天之灵的告慰,是对敬文精神最好的诠释!

版权所有:江苏师范大学 内容来源:基金会、学生处、图书馆、美术学院、文学院 网站设计:信网中心 内容维护:阿尔法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