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之风,高山景行

 11法51 李梦纯

  回首朱敬文奖助学金在我校首次设立,已悄然走过二十载。玉泉河畔,郁郁葱葱,敬文图书馆也见证着师大莘莘学子的韶华漫漫已有十五个春秋了。

  敬文先生自幼家境贫寒,但这并没有阻挡住他不断学习的步伐。数十载的奋斗、永不言弃的探索使他在而立之年有所成就。当有能力回报社会时,他义无反顾地投身到了帮助清贫、优秀的青少年学生争取求学机会的事业中去。从此,一干就是一辈子。对他而言,即使自己再清苦,也要不遗余力的帮助别人。自朱敬文基金会正式成立以来,已在众多高校设立奖助学金,添置教学设施,耗费颇多,而先生自己却依然淡泊金钱,保持着俭朴的生活。在先生看来,人才不但要有才,更要有德。他提出凡是被资助的人,在学成后要回馈父母、回馈社会、回馈人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先生之风,不仅让我深受感动,也饱含敬佩。

  敬文先生一生信奉“自助助人,为国储才”,先生的仁爱之心使千千万万相识的或陌生的人受益匪浅,敬文精神也激励着无数学子自强不息、知恩图报、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青春和活力。敬文精神激励着我们走出青涩,不再彷徨。敬文精神就犹如那屹立的纪念碑,铭记着过去,彰显着未来,激励着我们,见证着我们的每一份成功与收获。

  “为国储材”是一种爱国报国、匹夫有责的精神。先生深知国家的繁荣离不开高素质的人才。抗战时期,目睹大批儿童失学,他办起了敬文义务小学,并亲自担任校长,多次召收失学儿童免费入学。“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先生倾注毕生心血和精力 “为国储材”。兴国之本在于教育,先生的睿智和高瞻远瞩不言而喻。敬文老先生献出的是一颗“为国储栋梁”的炽热之心,看到的是莘莘学子们对知识的执著与探索。

  敬文精神于我来说,是一种持之以恒,一以贯之,开拓进取的人生态度。不知不觉在师大求学已近三载,许多人述说着大学里百无聊赖的平日和随心所欲的潇洒。我说在这个知识的殿堂,铭记亲人的期望、有了拼搏的目标就不会迷失方向。在这平凡却不平静的年龄里,酸甜苦辣都是我的宝贵经历。专业课的学习努力培养兴趣,并且课余时间埋在图书馆汲取相关扩展的书籍。学习之余,目前也担任了校社团联合会副主席和班级班长的职务,时常会遇到有很多事务同时需要处理的情况,加之学业繁重,常常感到压力颇大,并滋生懈怠的情绪。但只要思及敬文先生艰苦创业,集腋成裘的一辈子,便惭愧至极,同时也倍受鼓舞,勤奋依然。其实我无从解释很多东西,但我从不归结于宿命的坎坷和羁绊,我愈来愈认识到有些际遇是命运的考验,不能抱怨,我所能做的就是勇往直前。

  如今已经大三的我,正在全力准备考研,在这个过程中,看着周围的朋友轻松舒适的生活,也曾经想过不如就放弃吧,安逸的过完大学生活不是很好吗?也曾经对自己充满了怀疑,我能考上吗?我真的可以吗?但是,短暂的懈怠和犹豫过后,只要心中的目标还在,梦想还在,进取心还在,就不能轻言放弃。古语云:成伟大的事业,别无奇术,别无大才,以平常之资质,用平常的工夫而已。所积既久,开悟发明,水滴石穿,绳锯木断,不懈地努力与积累才能最终铸就辉煌。所以,我还在勇往直前的朝着考研的路上狂奔,尽管路途充满了未知的坎坷和挑战,但不管最后结果如何,我都必将全力以赴。我想,这就是敬文精神带给我最大的激励吧。也是敬文精神的精髓所在吧。

  敬文老先生虽已经离我们远去了,然而仙者已逝,风范长存,其儿女、子孙以及挚友一直在传承先生大爱不求回报的精神,继续感动、影响着我们一代又一代的青年学子。而在师大,敬文精神一直在传承着、发扬着,闪耀着至爱的光芒。始终屹立在师大的敬文图书馆早已突破了物质形体的限制,转化为大爱的精神,熔铸到“崇德厚学,励志敏行”的校训中去,深厚的学术底蕴,馥郁的文化气息,积极向上的思想氛围,已使敬文图书馆成为我们求知、锻炼、成长的理想场所。它承载了无数师大学子勤奋追求,勇往直前的梦想,也深深记载着先生以及先生精神在师大的传播和发展。

  能够获得朱敬文奖学金,这样一份荣誉对我来说,拳拳之心,殷殷之情,任何言语都难以表达内心的感恩。我便暗暗告诉自己: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学习先生,真正领悟先生带给我们的做人、做事的原则和其中贯穿着的精神,将敬文精神融入到尚未完成的大学生活以及今后的人生之路中去。思于此,内心还多了一份沉淀与责任。朱敬文奖学金不仅是一种物质上的奖励,更多的是一种精神的激励和鞭策,是对自己曾经努力的肯定,激励我在今后的学习中砥砺为坚。我将始终践行优良的学习作风,发挥好模范带头作用,在今后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不断努力,奋斗不息。

版权所有:江苏师范大学 内容来源:基金会、学生处、图书馆、美术学院、文学院 网站设计:信网中心 内容维护:阿尔法工作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