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着感恩的心缅怀

帖楠妍 12外31

  今年是朱敬文基金会在我校成立20周年,也是敬文图书馆在我校建立的十五周年。这让我不禁想去具体的了解认识朱敬文先生。

  朱敬文自幼家贫,只读了几年私塾,16岁随父亲及母亲到上海,家境十分艰苦。一家人挤在上海一间小亭子间内,晚上敬文先生要睡在水泥地上。后来他在上海的长丰面粉厂当学徒,晚上到夜校学文化。21 岁时,他进入一家德国洋行做小职员。他自学英语,程度在同行中是出类拔萃的。他在当销售员的时候,他勤奋努力,善于思考,已领悟到市场运作机制的玄妙。其间他与杨畹珍女士结为愈夫妇,三十岁时在上海独自经营 “朱敬记进出口行”,在南京、苏州、扬州、杭州投有分行,经济好转。

  由于幼年失学的痛苦,他立志补助清贫、优秀青少年争取求学机会,为国家培养人才。十八岁时,他开始助学工作,并于成立进出口行的第二年将助学工作扩展,最后把助学工作做到大学。

  抗日战争时期,他目睹大批儿童失学,朱敬文毅然腾出40 余间平房,购置了一批旧桌椅长凳,招聘了教师,于 1942 年办起敬文义务小学 ,并亲自担任校长,多次让失学儿童免费入学。

  1981年 ,朱敬文老先生就委托律师黄乾亨先生具体起草基金会章程 ,1982年向当时的香港政府提出申请 ,1985年获得正式批准 , 成为不为牟利的慈善机构。朱敬文教育基金会以“为国储材”为根本宗旨,竭力无私地资助清贫而优秀的学子接受高等教育,奉献民众。由此可见,基金会是传递着爱的火形炬,照亮万千学子成才的道路;受其恩惠的学子也会以感恩的心怀服务社会,报效人民。朱敬文老先生以自己的勤劳所得尽其全力捐资助学,脚踏实地做为国储材的基础工作 , 数十年如一日 ,资引了数以万计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 使他们走向了为社会服务、开辟自己人生新天地的岗位。朱敬文老先生长期以来帮助那些最需要帮助的人这种助人为乐的精神一直激动和感召着无数优秀学生。朱敬文先生的义举,是对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弘扬。朱敬文先生的精神,千秋万代永不泯灭。

  朱敬文老先生在多所学校建立敬文图书馆,给广大的学子提供的能够认真潜心专研的地方。图书馆在我看来是个很圣神的地方,里面有各种各样的书籍,并且学习氛围很浓厚。在其中,你会感受到的是一种学习的快乐,并且通过多读书多研究可以开拓我们的实业丰富充实我们的知识。我们学校的敬文图书馆,我是经常去的。图书馆里有敬文先生的简介以及雕塑,让人不禁肃然起敬。同时也让我们不禁对他怀有深深地感激之情,感激他的帮助给我们带来一座学习的殿堂。

  朱敬文奖学金,由于我的成绩没有很优秀,不曾得到过。但是它也帮助到了很多成绩优异的学生。我也在不停地充实自己,提高成绩,想要争取得到朱敬文奖学金。这也算是为我的学习带来了一种鼓励的动力,鞭策我一直积极向上。现在的大学生应该积极进取,充满朝气,有所追求,也应该学习敬文先生的精神,自强自立助人。

  敬文先生对我们的帮助难以言尽,只能身怀感激之心,认真学习,不辜负他的希望。并且也要向他学习,尽可能奉献社会。

版权所有:江苏师范大学 内容来源:基金会、学生处、图书馆、美术学院、文学院 网站设计:信网中心 内容维护:阿尔法工作室